偷梁换柱 3亿元存入银行当日不翼而飞
发布日期:2017年03月18日

3亿元在进入银行“存款通道”后几经辗转,竟脱离监管“莫名失踪”,之后嫌疑人对20亿元“如法炮制”失败后,案件才东窗事发。嫌疑人多次出手巨额定存,只为骗到手后给企业放贷赚取高额“佣金”。2月28日,一起因非阳光业务引发的票据诈骗大案,在济南中院开庭审理。记者杨紫慧
见不得光的“非阳光业务”
开庭这天,济南中院刑事第五审判庭的庭审预告显示,即将开审的是一起票据诈骗案。
被告人张某在法庭上称,事情的起因,还得从2014年3月他经人介绍认识男子谢某开始说起。当时他经朋友老马(另案嫌疑人)认识了谢某。谢某自称,是东北某理财公司的副总。谢某表示可以操作非阳光业务,获取高额“佣金”,张某当时则对外自称是A银行济南分行的副行长。
张某说,当时谢某曾在一张A4纸上,详细向他介绍了非阳光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:大体就是在大额存款进入“存款通道”后,进入到A银行济南分行内,利用假的大额存款通知单,到银行前台将钱兑换成支票取出。然后再将这笔贷款借给事先找好的用款企业,以此获取“佣金”。
但张某也指出,这笔钱必须由资金管理方签署“六不原则”:即对这笔资金在一年时间内,承诺不挂失、不抵押、不转让、不查询余额、不开通网银、不提前支取,从而为用款企业争取一年的贷款使用时间。
诈骗团伙上演偷梁换柱
3亿定存当日不翼而飞
张某在法庭上介绍,对于用款企业,他是没有话语权的,当时他通过别人联系了山东一家化工企业,作为用款单位。作为“投资方”的谢某还特意到了该企业进行考察,因对企业的情况比较满意,将其选为用款单位。
而谢某这头,开始联系3亿资金,并就此找到了“金主”——B 银行北京分行,其对银行提出要介绍一笔跨行存款,可为这家银行获得一笔高息。
但是如果这笔钱直接从B银行转入A银行,不仅没有额度,而且属于同业存款,不能算作一般性存款,无法算作A银行的业绩。为此,谢某联系了C资产管理公司,由C公司作为资产管理方,代理B银行的这笔3亿元款项,由C公司出面,把钱几经辗转,再汇入A银行济南分行。
谢某同时提出,C公司须承诺“六不原则”,但C公司坚持要求保留查询权,最后双方商定在一年时间内承诺“五不原则”。
张某供认,其利用与银行人员熟悉的便利,拿到了C公司的印签,遂通过崔某找人伪造,同时被伪造的,还有A银行济南分行的印签。
在崔某的联系下,当时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女孩韩某“登场”。
在这场精心安排的剧目中,韩某即将要在张某的“导演”下“一人分饰两角”:既扮演A银行济南分行工作人员,还要扮演C 公司财务人员。
2014年5月27日这天,按照预先的计划,韩某带着买来的银行工装,换好后跟随张某来到银行VIP室,张某先是演示相关操作流程,并将一张已填写好的大额存款证明书放在打印机下的抽屉内。
接着,当C公司财务人员来办理存款时,张某拿来一张空白大额存款证明书,坐在电脑旁的韩某则开始假装敲击键盘、点击鼠标,张某趁C公司财务人员不注意,用事先备好的证明书,替代之前的空白证明书,并到外边盖好假银行印签后,再交给C公司财务人员。对方不疑有假,将此证明书带走。
当天下午16点59分,3亿元进入A银行济南分行内的C 公司户头上。张某领着换上便装“摇身一变”又成了C公司财务人员的韩某,拿着假印签到银行前台要求把3亿元转走。
在张某的带领下,整个事情进行得异常顺利,银行工作人员基于对张某的信任,并未发现内有玄机,用韩某的身份证,将3亿元支票转走。
资金到手后,3亿元贷款转给了山东某化工企业,其中2亿该企业使用,其余1亿元,转贷给一家面粉厂。
再次作案露马脚
嫌疑人悉数落网
2014年11月29日,某银行济南分行向济南市经侦支队报案称,其银行在接收一笔20亿元的存款时,张某等人涉嫌使用伪造印签的大额存款通知书,计划将这笔资金“骗走”。
事发时,南方某银行分行作为托管人,某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,计划将20亿元存款,存入A银行济南分行的账户内。而张某等人,之前自称银行工作人员,一直负责对接此事。
当20亿元进入支付系统内后,张某从VIP室内,打印出了一张大额存款通知书,并欲将此凭证,交到南方某银行分行的负责人手中。“大额存款证明书,都是从银行前台出具的,为什么要从VIP室内打印?”南方某银行分行负责人证言称,其因对操作流程存在质疑,坚决不收这张凭证。随后,A银行济南分行发现,张某出具的大额存款证明书系伪造,遂报警。
针对张某的身份,A银行济南分行也迅速给出说明,表示张某并非银行工作人员,张某等人的行为是为了骗取银行存款。
起诉书指控:经侦部门在对两起以伪造大额存款证明书骗取资金案件的追查中,发现张某等人涉案。最初,张某、崔某被警方逮捕,案件开始审理。后检方追诉,将涉案的谢某、韩某,一起列为该案的被告人。
检方证据显示,在此前3亿元的这场交易中,谢某拿到2600余万元,作为存款利息,其中1100万给了“金主”B银行北京分行,除去其他中间环节费用,谢某拿到了850万元。张某在给山东某化工企业拉来贷款后,获得好处费1800万元。
3月7日,该追诉案件在历经两次开庭后宣布休庭,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。